污水一级处理流程的基础防线与核心工艺解析
污水一级处理是污水处理工艺体系中的第一道关键环节,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、漂浮物和部分胶体物质,为后续处理工艺奠定基础。作为污水处理的 “预处理屏障”,一级处理不仅能降低污水的污染负荷,还能保护后续处理设备的稳定运行,在工业废水、市政污水处理中应用广泛。本文将从定义、工艺构成、核心设备、作用意义及应用场景等方面,全面解析
污水一级处理的专业知识。
一、污水一级处理的定义与核心目标
污水一级处理又称 “物理处理” 或 “预处理”,是污水处理流程的初始阶段,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物理分离技术去除污水中粒径较大的污染物,降低污水的悬浮物浓度和部分有机物负荷。根据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18918-2002),一级处理后污水的悬浮物(SS)去除率需达到 50%-70%,化学需氧量(COD)去除率可达 20%-40%,为后续的二级生化处理或深度处理创造有利条件。
与二级处理(生物处理)和三级处理(深度处理)不同,污水一级处理不涉及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或复杂的化学反应,主要依靠格栅截留、沉淀分离、气浮除油等物理手段实现污染物分离,具有处理效率高、运行成本低、操作简便等特点,适用于各类污水的初步净化。
二、污水一级处理的核心工艺与流程构成
污水一级处理工艺通常由 “预处理单元 + 主体分离单元” 组成,具体流程需根据污水性质和处理目标进行优化配置,典型工艺构成如下:
1. 格栅截留工艺
格栅是污水一级处理的第一道 “关卡”,主要作用是截留污水中的大块漂浮物和悬浮固体,如树枝、塑料瓶、纤维杂物等,防止后续设备堵塞或损坏。格栅按栅条间距可分为粗格栅(栅条间距 50-100mm)、中格栅(10-40mm)和细格栅(1-10mm),市政污水处理中通常采用 “粗格栅 + 细格栅” 的组合方式,工业废水处理则需根据污染物特性选择适配栅条间距的格栅设备。
格栅的运行方式有手动和自动两种,大型污水处理厂多采用机械格栅(如链条式格栅除污机、回转式格栅除污机),可通过设定时间或液位差自动启动清渣,截留的栅渣需定期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(如焚烧、填埋)。
2. 沉砂处理工艺
沉砂池用于去除污水中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(如砂粒、砾石、金属碎屑等),避免这些颗粒在后续处理单元中沉积,磨损设备或影响工艺效果。常用的沉砂池类型包括平流式沉砂池、旋流式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:
平流式沉砂池构造简单,依靠重力沉降分离砂粒,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;
旋流式沉砂池通过水力旋流作用强化砂粒分离,占地面积小,分离效率高;
曝气沉砂池通过曝气产生旋流,不仅能分离砂粒,还可去除部分有机物,适用于水质复杂的工业废水。
沉砂池分离的砂粒需经砂水分离器脱水后外运处理,避免二次污染。
3. 初次沉淀工艺
初次沉淀池是污水一级处理的核心单元,主要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和部分胶体物质,降低污水的 SS 和 COD 浓度。初次沉淀池的形式包括平流式沉淀池、竖流式沉淀池、辐流式沉淀池和斜板(管)沉淀池:
平流式沉淀池处理量大、耐冲击负荷,适用于各类污水处理场景;
竖流式沉淀池占地面积小,但处理效率较低,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;
辐流式沉淀池适用于大水量处理,多采用机械刮泥装置;
斜板(管)沉淀池通过增加沉淀面积提高分离效率,SS 去除率可达 60%-70%。
初次沉淀池的沉淀污泥需定期排出,经浓缩后进入污泥处理系统,上清液回流至处理前端重新处理。
4. 气浮除油工艺(特殊场景补充工艺)
对于含油量较高的污水(如食品加工废水、餐饮废水、屠宰废水),一级处理中需增设气浮设备去除乳化油和悬浮油。气浮工艺通过向污水中通入微气泡,使油粒和悬浮物附着在气泡表面上浮至水面,形成浮渣后刮除分离,油类去除率可达 80%-90%,有效降低后续处理单元的有机负荷。
三、污水一级处理的核心设备与技术参数
污水一级处理的效果与设备性能密切相关,核心设备的选型需结合处理规模、污水性质和排放标准综合确定,关键技术参数如下:
1. 格栅设备
栅条间距:粗格栅 50-100mm,中格栅 10-40mm,细格栅 1-10mm;
过栅流速:0.6-1.0m/s,确保有效截留污染物同时避免栅条堵塞;
清渣方式:机械格栅需具备自动清渣功能,清渣周期可根据栅渣量设定。
2. 沉砂池设备
停留时间:平流式沉砂池 1-3min,旋流式沉砂池 20-30s;
水平流速:平流式沉砂池 0.15-0.3m/s,避免砂粒带出;
曝气沉砂池曝气量:0.1-0.2m³ 空气 /m³ 污水,确保旋流强度。
3. 初次沉淀池设备
表面负荷:1.5-3.0m³/(m²・h),负荷过高会导致悬浮物去除率下降;
停留时间:1.5-2.0h,保证悬浮颗粒充分沉降;
污泥含水率:95%-97%,需通过排泥装置定期排出。
4. 气浮设备
溶气压力:0.3-0.5MPa,确保产生足够数量的微气泡(直径 20-50μm);
气固比:0.02-0.04,即每去除 1kg 悬浮物需通入 0.02-0.04kg 空气;
停留时间:20-30min,保证气泡与污染物充分接触。

四、污水一级处理的作用意义与应用场景
污水一级处理作为污水处理流程的基础环节,其作用和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:
降低污染负荷:通过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,减少后续处理单元的负担,提高整体处理效率;
保护设备安全:截留大块杂质和砂粒,避免后续泵类、管道、反应器等设备磨损或堵塞;
减少污泥产量:提前去除无机颗粒和惰性物质,降低后续生化处理产生的污泥量;
应急处理功能:在二级处理系统故障时,一级处理可作为应急处理单元,避免污水直排污染环境。
污水一级处理的应用场景广泛,主要包括:
市政污水处理厂:作为常规预处理单元,为二级生化处理(如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)提供进水保障;
工业废水预处理:在化工、食品、纺织、屠宰等行业,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、油类等污染物,降低后续处理难度;
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: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集成一级处理模块,简化工艺同时保证基础净化效果;
应急污水处理:河道治理、管网抢修等场景中,通过临时一级处理设备快速降低污水浊度和污染程度。
五、污水一级处理的工艺优化与发展趋势
随着污水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,污水一级处理工艺也在持续优化升级,主要发展趋势包括:
设备自动化:格栅、沉砂池、沉淀池等设备集成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,实现运行参数实时监控和自动调节,降低人工干预;
高效化设计:采用斜板(管)沉淀池、旋流式沉砂池等高效分离设备,提高单位面积处理效率,减少占地面积;
模块化集成:将格栅、沉砂、沉淀等单元集成模块化设备,适用于小型化、分散式污水处理场景,安装便捷且易于扩容;
低碳化运行:优化设备能耗(如采用节能型格栅机、低功耗曝气系统),降低一级处理的运行成本和碳足迹。
污水一级处理作为污水处理流程的 “第一道防线”,其技术成熟度和运行稳定性直接影响整体处理效果。合理设计一级处理工艺、科学选型核心设备,不仅能降低后续处理压力,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、降低运维成本。在水污染治理日益严格的背景下,污水一级处理的基础作用将更加凸显,为污水处理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。
污水处理设备